梁启超

《梁启超》封面图片

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戊戌变法领袖之一。8岁学为文,9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后来师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戊戌变法失败后,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政治思想上逐渐走向保守,推动君主立宪。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

词条内容:

人物:梁启超

康有为率梁启超等数千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的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的事件,史称「公车上书」——这被认为是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随后康有为在北京创办《万国公报》(不久改为《中外纪闻》),梁启超是该报的主要撰稿人,黄遵宪、汪康年等人在上海筹办《时务报》,梁启超应邀前往主持笔政。他对封建专制制度的大胆抨击和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大力宣扬,影响了当时非常多的知识分子。

人物:梁启超

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史称戊戌变法。但变法损害了守旧派的利益,加之后来光绪帝被袁世凯出卖,自己也被软禁,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

人物:梁启超

梁启超的政治思想发生过几次波动,从最初的维新变法到戊戌变法后的破坏主义、开明专制,从辛亥革命前的立宪主义到辛亥革命中的君主立宪,从拥袁反孙到联合蔡锷等将袁世凯推翻,最后又梦想段祺瑞来再造共和,并自愿出任段内阁的财政总长,结果段和袁几乎如出一辙,共和变成了泡影。在历史演变的过程中,梁启超从维新变法时期走在时代前列的先进人物,到20世纪初期的保守派,甚至成为阻碍历史前进的反动政客。<br>

人物:梁启超

辛亥革命前,他在与革命派论战中发明了一种新文体,介乎于古文与白话文之间,使得士子们和普通百姓都乐意接受。同时,梁启超在其1902年《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的著作中提到“中华民族”一词,他是中国第一个在文章中使用“中华民族”一词的人,他还从日文汉字中吸收了非常多的新词,“经济”,“组织”,“干部”等,皆始于梁启超先生。

人物:梁启超

梁启超提出传统史学的缺点归纳为“四弊二病”,并谓由此“四弊二病”而产生“三恶果”。“四弊二病”是指: 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知有个人而不知有群体、知有陈迹而不知有今务、知有事实而不知有理想、能铺叙而不能别裁、能因袭而不能创作。合此六弊,其所贻读者之恶果,厥有三端:一曰难读、二曰难别择、三曰无感触。

人物:梁启超

蒋百里写了一本5万多字的《欧洲文艺复兴史》,请梁启超作序。梁启超下笔写完一看,序言居然比原作还长,只好另作一序,原来那篇长序取名《清代学术概论》,单独出版,书的序言就请蒋百里来写。这一趣事轰动一时,被传为文化史上的佳话。

人物:梁启超

1925年阴历七月初七,徐志摩与陆小曼结婚,请梁启超出席证婚。梁启超反对他们“使君有妇”、“罗敷有夫”之间的恋情,也规劝过徐志摩;碍于徐志摩之父和胡适的情面,梁启超答应出席证婚。但在婚礼上梁启超却对徐志摩、陆小曼用情不专厉声训斥,滔滔不绝,使满堂宾客瞠目结舌。徐志摩不得不哀求:“先生,给学生留点脸面吧。

人物:梁启超

梁启超因尿血症入住协和医院,术后梁启超却依然尿血,且查不出病源,遂被复诊为“无理由之出血症”。一时舆论哗然,矛头直指协和医院,这便是轰动一时的“梁启超被西医割错腰子”案。梁启超毅然发表《我的病与协和医院》一文,申明“我盼望社会上,别要借我这回病为口实,生出一种反动的怪论,为中国医学前途进步之障碍”。

人物:梁启超

梁启超共有9个子女,诗词研究专家梁思顺、考古学家梁思永、梁思忠、图书馆学家梁思庄、经济学家梁思达、梁思懿、梁思宁、著名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中科院院士梁思礼,最知名的当属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他在平津战役前,梁思成绘制了《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使北平古迹避免受到炮击,很好的保护了北京的文物和古城墙,后又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等作品的设计。他的妻子是建筑师、作家林徽因。

人物:梁启超

梁启超在天津的故居有两处,寓所位于河北区民族路44号,书斋饮冰室位于河北路46号。民族路寓所为意式两层砖木结构楼房,建于1914年。主楼为水泥外墙,塑有花饰,异型红色瓦顶,石砌高台阶,建筑面积1121平方米;书斋“饮冰室”为浅灰色两层洋楼,建于1924年。首层为其书房,二楼做卧室和会客。“饮冰室”系意大利建筑师白罗尼欧专为其设计。所以他号饮冰室主人,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