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国志怪古籍,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具体作者不详,古今学者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
词条内容:
《山海经》原共22篇约32650字,现存18篇。包括《山经》和《海经》2部分,其中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在班固《汉书·艺文志》中,记录有《山海经》13篇。《山海经》全书共记载了约40个邦国,550座山,300条水道,100多位历史人物,400多个神怪异兽。
《山海经》是中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奇书,其最重要的价值也在于保存了大量神话传说。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羿射九日等等。其中大禹治水讲述的是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负责治水的故事。这不仅是神话也是历史典故。
《山海经》除了保存着丰富的神话资料之外,还涉及到多种学术领域,例如:哲学、美学、宗教、历史、地理、天文、气象、医药、动物、植物、矿物、物产、巫术、民俗学、民族学、地质学、海洋学、心理学、人类学……等等。可以说《山海经》是中国的第一部地理志。
对《山海经》内容性质的认识,历代说法不尽相同。《汉书·艺文志》把它列入形法类,而刘秀(即刘歆)则认为《山海经》是一部地理博物著作。西晋郭璞很推崇《山海经》,认为它是一部可信的地理文献。至明代,胡应麟认为《山海经》为古今语怪之祖。清《四库全书》也把此书列入小说类。近代鲁迅也认为此书是巫觋、方士之书。
学术界认可的古绘图版本有日本《怪奇鸟兽图卷》及清吴任臣的《山海经广注》,二者的图大部采自明代胡文焕《山海经图》。《怪奇鸟兽图卷》是江户时代根据《山海经》绘画的彩色图册,共收图76幅。《山海经广注》刻本,成书于1667年,是清代最早《山海经》图本,该刻本承袭六朝张僧繇、宋代舒雅的体例编图。
最早提到《山海经》的是司马迁,其《史记·大宛列传》中说,《禹本纪》和《山海经》中的内容过于荒诞无稽,所以作史时不敢以为参考。他还指出《山海经》与当时现实地理不符。现可见《山海经》最早版本是郭璞《山海经注》。
据推测秦始皇、吕不韦、屈原都应该读过《山海经》。理由是秦始皇对海外求仙笃信不疑,是因为对《山海经》的信任;吕不韦是因《吕氏春秋》记述有许多《山海经》的内容,而屈原的《天问》中有大量与《山海经》相同的内容,屈原的其它文章亦有与《山海经》相同的记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