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哲入门三部曲:中国人必读系列(全三册)》(中国简史_中国哲学简史_中国文学简史)吕思勉 & 胡适 & 郑振铎【文字版_PDF电子书_推荐】

《文史哲入门三部曲:中国人必读系列(全三册)》封面图片
书名:中国简史
作者:吕思勉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译者:
出版日期:2016-9
页数:/
ISBN:9787513911788
8.2
豆瓣评分

当当正版

淘宝购买

京东图书

全网资源

内容简介:

《中国简史》

本书原名《白话本国史》(全名《自修适用白话本国史》),1923年由商务印书馆印刷出版,是吕思勉先生的史学成名作。本书多次再版重印,流传很广,影响深远。全书分绪论、上古史、中古史、近代史、现代史、结论六篇,叙述了从三皇五帝到20世纪20年代中国历史的发展大势。内容上条理清晰,见解新颖、独到;文字叙述上简洁流畅,通俗易懂。

《中国哲学简史》

《中国哲学简史》,原名《中国哲学史大纲》,共分12篇,以人物为脉络,系统地论述从老子到韩非哲学思想的历史演变,是一部先秦哲学思想的专著。该书写定于1918年7月,1919年2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只有上卷)。一经出版,立即引起轰动,多次再版。《中国哲学简史》是作者的成名作,至今仍然是很有影响、值得阅读的中国古代哲学史经典著作。

《中国文学简史》

《中国文学简史》,是郑振铎于1932年出版的,原书名《插图版中国文学史》。全书分为三篇:古代文学、中世纪文学以及近代文学。自古代文学鸟瞰至明末阮大铖与李玉,共六十四章。讲述了中国文学的起源发展。涉及体裁种类很多,所收材料有三分之一以上是同时期其他书所未论及的,如变文、戏文、诸宫调、散曲、民歌以及宝卷、弹词、鼓词等。全书图文并茂(约180幅图)、史料丰富、眼界宽阔,充分肯定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了解中国文学史的入门书。

作者简介:

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江苏常州人。1884年出生在江苏常州一个书香之家,12岁开始读史书,了解中国历史。16岁自学古史典籍。21岁起,先后在苏州东吴大学、江苏省立师范专修等校任教。42岁起,任上海光华大学国文系、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抗战期间,归乡闭户著书。抗战胜利后,重返光华大学。新中国成立后,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吕思勉先生一生著有两部中国通史、四部断代史、五部专门史,加上在史学界享有盛誉的大量史学札记,共计1000万字,在历史和国学方面,影响深远,流传广泛。

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知名的诗人、学者、哲学家、历史学家,著有《白话文学史》《胡适文存》《尝试集》《中国哲学简史》等书。曾任北京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中华民国驻美大使等职。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成员之一,同时也是白话文、新诗学的倡导者,致力于推翻两千多年的文言文,与陈独秀同为五四运动的轴心人物,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郑振铎(1898~1958),现代作家、文学家、翻译家和考古学家,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的倡导者,也是有名的收藏家和训诂家。曾主编或编辑《小说月报》《闽潮》《新社会》等刊物,历任燕京大学教授、国家文物局局长、文学研究所所长等职。

目  录:

《中国简史》

第一编 绪 论

第一章 历史的定义和价值 / 002

第二章 我国民族的形成 / 005

第三章 中国疆域的沿革 / 008

第四章 本国史时期的划分 / 011

第二编  上古史

第一章 我国民族的起源 / 016

第二章 太古的文化和社会 / 020

第三章 唐虞的政治 / 023

第四章 夏代的政教 / 026

第五章 商代的政教 / 029

第六章 周初的政治 / 032

第七章 古代的封建制度 / 035

第八章 我国民族的滋大 / 038

第九章 春秋的霸业 / 041

第十章 战国的七雄 / 044

第十一章 中原文化的广播和疆域的拓展 / 047

第十二章 春秋战国的学术思想 / 050

第十三章 春秋战国的政制改革 / 053

第十四章 上古的社会 / 057

第三编 中古史

第一章 秦之统一及其政策 / 062

第二章 秦汉之际 / 065

第三章 前汉的政治 / 070

第四章 新莽的改制 / 073

第五章 后汉的政治 / 077

第六章 两汉的制度 / 081

第七章 秦汉的武功 / 084

第八章 两汉对外的交通 / 088

第九章 两汉的学术 / 091

第十章 佛教和道教 / 095

第十一章 两汉的社会 / 098

第十二章 三国的鼎立 / 101

第十三章 晋的统一和内乱 / 106

第十四章 边徼民族和汉族的同化 / 109

第十五章 南北朝的对峙 / 116

第十六章 魏晋南北朝的制度 / 120

第十七章 魏晋南北朝的文化 / 123

第十八章 魏晋南北朝的社会 / 126

第十九章 隋之统一与政治 / 129

第二十章 唐的开国及其盛世 / 133

第二十一章 隋唐的武功 / 136

第二十二章 隋唐的对外交通 / 140

第二十三章 隋唐的制度 / 143

第二十四章 隋唐的学术和文艺 / 146

第二十五章 佛教的分宗和新教的输入 / 149

第二十六章 中外文化的接触 / 152

第二十七章 唐中叶以后的政局 / 155

第二十八章 隋唐的社会 / 159

第二十九章 五代的混乱 / 163

第三十章 宋的统一及其初年的政治 / 167

第三十一章 变法和党争 / 171

第三十二章 辽夏金的兴起 / 174

第三十三章 宋和辽夏的关系 / 178

第三十四章 宋和金的关系 / 181

第三十五章 宋的学术思想和文艺 / 185

第三十六章 宋的制度和社会 / 189

第三十七章 元的勃兴和各汗国的创建 / 193

第三十八章 中西文化的交通 / 199

第三十九章 元的制度 / 202

第四十章 元帝国的瓦解 / 206

第四十一章 明初的政局 / 211

第四十二章 明和北族的关系 / 214

第四十三章 明朝的殖民事业和外患 / 217

第四十四章 明末的政局 / 221

第四十五章 明的制度 / 225

第四十六章 元明的学术思想和文艺 / 229

第四十七章 元明的宗教和社会 / 232

第四编 近代史

第一章 明清之际 / 236

第二章 欧人的东略 / 240

第三章 基督教和西方科学的传入 / 243

第四章 清初的内政 / 247

第五章 清初的外交 / 251

第六章 清代的武功 / 255

第七章 清中叶的内乱 / 260

第八章 鸦片战争 / 264

第九章 太平天国和捻党之役 / 268

第十章 英法联军之役 / 273

第十一章 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 / 276

第十二章 西北事变和中俄交涉 / 279

第十三章 晚清的政局 / 283

第十四章 中法战争和西南藩属的丧失 / 287

第十五章 中日战争 / 293

第十六章 中俄密约和沿海港湾的租借 / 297

第十七章 维新运动和戊戌政变 / 300

第十八章 八国联军和辛丑条约 / 304

第十九章 远东国际形势 / 308

第二十章 日俄战争和东三省 / 311

第二十一章 清末的宪政运动 / 315

第二十二章 清代的制度 / 318

第二十三章 清代的学术 / 323

第二十四章 清代的社会 / 327

第五编 现代史

第一章 革命思想的勃兴和孙中山先生 / 332

第二章 清季的革命运动 / 335

第三章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 338

第四章 二次革命的经过 / 341

第五章 民国初年的外交和蒙藏问题 / 345

第六章 帝制运动和护国军 / 349

第七章 二十一条的交涉 / 352

第八章 复辟之役和护法之战 / 356

第九章 参战的经过和山东问题 / 361

第十章 华盛顿会议和中国 / 365

第十一章 军阀的混战 / 368

第十二章 中国国民党的改组和国民政府的成立 / 370

第十三章 五卅惨案和中国民族运动的进展 / 374

第十四章 国民革命的经过 / 377

第十五章 五三惨案和对日之交涉 / 380

第十六章 关税自主的交涉经过 / 382

第十七章 废除不平等条约的经过 / 385

第十八章 中俄的龃龉 / 388

第十九章 日本的侵略东北 / 391

第二十章 国民政府的政治 / 395

第二十一章 现代的经济和社会 / 399

第二十二章 现代的教育和学术 / 402

第六编 结 论

第一章 我国民族发展的回顾 / 406

第二章 中国对于世界的使命 / 409

《中国哲学简史》

序 蔡元培 001

再版自序 胡适 003

第一篇 导言 001

第二篇 中国哲学发生的时代 023

第一章 中国哲学结胎的时代 024

第二章 那时代的思潮(诗人时代) 030

第三篇 老子 033

第四篇 孔子 053

第一章 孔子略传 054

第二章 孔子的时代 057

第三章 《易》 062

第四章 正名主义 074

第五章 一以贯之 084

第五篇 孔门弟子 097

第六篇 墨子 115

第一章 墨子略传 116

第二章 墨子的哲学方法 123

第三章 三表法 128

第四章 墨子的宗教 133

第七篇 杨朱 141

第八篇 别墨 149

第一章 《墨辩》与别墨 150

第二章 墨辩论知识 155

第三章 论辩 162

第四章 惠施 181

第五章 公孙龙及其他辩者 187

第六章 墨学结论 198

第九篇 庄子 201

第一章 庄子时代的生物进化论 202

第二章 庄子的名学与人生哲学 211

第十篇 荀子以前的儒家 223

第一章 《大学》与《中庸》 224

第二章 孟子 231

第十一篇 荀子 243

第一章 荀子 244

第二章 天与性 249

第三章 心理学与名学 259

第十二篇 古代哲学的终局 273

第一章 西历前三世纪之思潮 274

第二章 所谓法家 289

第三章 古代哲学之中绝 307

《中国文学简史》

绪 论 / 001

第一篇 古代文学

第一章 古代文学鸟瞰 / 010

第二章 文字的起源 / 014

第三章 最古的记载 / 020

第四章 诗经与楚辞 / 027

第五章 先秦的散文 / 049

第六章 秦与汉初文学 / 060

第七章 辞赋时代 / 066

第八章 五言诗的产生 / 072

第九章 汉代的历史家与哲学家 / 083

第十章 建安时代 / 091

第十一章 魏与西晋的诗人 / 099

第十二章 玄谈与其反响 / 110

第二篇 中世文学

第十三章 中世纪文学鸟瞰 / 116

第十四章 南渡及宋的诗人们 / 120

第十五章 佛教文学的输入 / 130

第十六章 新乐府辞 / 135

第十七章 齐梁诗人 / 140

第十八章 批评文学的发端 / 149

第十九章 故事集与笑谈集 / 153

第二十章 六朝的辞赋 / 156

第二十一章 六朝的散文 / 159

第二十二章 北朝的文学 / 175

第二十三章 隋及唐初文学 / 184

第二十四章 律诗的起来 / 197

第二十五章 开元天宝时代 / 210

第二十六章 杜甫 / 225

第二十七章 韩愈与白居易 / 239

第二十八章 古文运动 / 251

第二十九章 传奇文的兴起 / 258

第三十章 李商隐与温庭筠 / 268

第三十一章 词的起来 / 283

第三十二章 五代文学 / 290

第三十三章 变文的出现 / 304

第三十四章 西昆体及其反动 / 314

第三十五章 北宋词人 / 322

第三十六章 江西诗派 / 350

第三十七章 古文运动的第二幕 / 358

第三十八章 鼓子词与诸宫调 / 362

第三十九章 话本的产生 / 375

第四十章 戏文的起来 / 386

第四十一章 南宋词人 / 395

第四十二章 南宋诗人 / 413

第四十三章 批评文学的复活 / 418

第四十四章 南宋散文与语录 / 423

第四十五章 辽金文学 / 428

第四十六章 杂剧的鼎盛 / 433

第四十七章 戏文的进展 / 472

第四十八章 讲史与英雄传奇 / 483

第四十九章 散曲作家们 / 503

第五十章 元及明初的诗词 / 519

第五十一章 元及明初的散文 / 526

第五十二章 明初的戏曲作家们 / 531

第五十三章 散曲的进展 / 548

第五十四章 批评文学的进展 / 562

第五十五章 拟古运动的发生 / 567

第三篇 近代文学

第五十六章 近代文学鸟瞰 / 574

第五十七章 昆腔的起来 / 579

第五十八章 沈璟与汤显祖 / 591

第五十九章 南杂剧的出现 / 612

第六十章 长篇小说的进展 / 625

第六十一章 拟古运动第二期 / 641

第六十二章 公安派与竟陵派 / 647

第六十三章 嘉隆后的散曲作家们 / 659

第六十四章 阮大铖与李玉 / 683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