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
郭沫若是二十世纪中国的文化巨人,他以充满革命激情的诗歌创作,歌颂人民革命,是中国新诗歌运动的奠基者,他所创作的历史剧,被邓小平评价为:是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不过郭沫若虽然学术贡献突出,但其为人颇被世人诟病,其原因主要在于郭沫若曾经抛弃了日本的结发妻子,很多人因此质疑他的人品。
词条内容:
郭沫若早年在嘉定高等学堂学习,从小就接触了民主思想,成年后郭沫若曾远赴日本留学,在九州大学学医,后来五四运动爆发,身在日本的郭沫若也投身于新文化运动,这个时期的郭沫若身上有一种狂飙突进、追求个性的浪漫精神,这种不同于日本人的特点让他获得了少女佐藤富子的青睐。
佐藤富子本来出身日本望族,在与郭沫若相识后,她被才华横溢的郭沫若写的爱情诗所陶醉,与郭沫若到冈山同居,郭沫若还为她取了中国名字郭安娜。郭安娜为郭沫若生育了四儿一女,但是在抗日战争开始后郭沫若毅然返回中国,抛弃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11年后郭安娜在战争结束后来到中国寻找丈夫,但郭沫若早已另结新欢。
《女神》是郭沫若发表第一本新诗集,其中的诗篇大多是郭沫若留学日本时创作的,其中的代表诗篇有《凤凰涅槃》、《女神之再生》、《天狗》等,在诗歌形式上,《女神》突破了旧格套的束缚,创造了雄浑奔放的自由诗体,洋溢着强烈的浪漫主义气息,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
1927年“四、一二”事变前夕,郭沫若撰写了文章《请看今日之蒋介石》,文中抨击了蒋介石背叛国家、背叛民众、背叛革命的恶劣行径,郭沫若此举激怒了蒋介石,因而遭到了通缉,在流亡的途中郭沫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了南昌起义,此后再度流亡到了日本。
《屈原》是郭沫若影响最大的、最震撼人心的剧作,时值抗日战争期间,为了鼓舞民心士气,郭沫若创作了大量话剧剧本,用鲜明的主题和昂扬的激情,呼唤群众的爱国情操,加强抵抗日本侵略的信心。《屈原》是郭沫若所有历史剧中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屈原》演出的成败甚至关系到重庆左翼文化运动的兴衰。
1948年国共内战期间,郭沫若因为考古学和甲骨文研究的巨大成就,而当选为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3月中共中央进驻北平,开始酝酿中国科学院,由郭沫若负责。1949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命郭沫若为第一任中国科学院院长。
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科技力量和综合国力十分薄弱,难以适应国家发展和国际竞争,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提出:为了给中国科学院提供优秀的后备力量,急需一所培育尖端科技人才的高等学校,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于1958年9月在北京创立,郭沫若担任首任校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校歌也是郭沫若亲自作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