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
匈奴是古代活跃于我国北方的混合游牧民族,在中华漫长的历史中,不断对中国边塞造成巨大威胁,长久以来维持塞外的安定是当朝统治者的最大考验,匈奴影响了当时的中国的历史进程,对于汉朝之后的北方文化也有深远影响。
词条内容:
游牧民族指在草原上游牧而生的民族集团,在中国农耕民族的统一是在秦朝,而游牧民族的统一是在元朝。历史上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冲突和融合伴随着中国古代北方边境历史的始终,造成了中国文明的变迁。其中匈奴是中国游牧民族的代表,之后还有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
匈奴人称呼自己的首领为单于,意为广大之貌。该称号始于匈奴首领头曼单于,其后一直沿袭至匈奴灭亡,历史上最后一位匈奴单于是北匈奴远走西方建立匈人帝国的大王“匈奴王”阿提拉。除了匈奴之外,也有乌丸、鲜卑的部落使用单于这个称号。
中华历史上为了应对匈奴的攻势,各朝各代都涌现出不少名将,其中被匈奴誉为“中华第一勇士”的是秦朝著名将领蒙恬。蒙恬深得秦始皇的信赖,在秦统一后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并率军监修了万里长城和九州直道,促进了北方各族人民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西汉是与匈奴冲突最激烈的朝代,也是名将辈出的时代。提到匈奴,就不能不提到李广,李广是西汉名将,自幼与匈奴抗争,在他驻守北域期间,匈奴畏服,称之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李广晚年因卫青算计迷失道路,未参与漠北之战,因而愤愧自杀。纵观李广一生“其身正,不令而行”,司马迁评价其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将匈奴实力严重挫败,导致匈奴最终分裂的是汉武帝和他的心腹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霍去病19岁出任骠骑将军并打下河西地区,匈奴为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元狩四年霍去病率骑兵5万北进两千多里,一路“封狼居胥,禅于姑衍,登临翰海”,令“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
霍去病之后匈奴分裂,北匈奴退居漠北,南匈奴率众投降西汉,竟宁元年呼韩邪单于朝汉自请为婿,汉元帝令王昭君嫁与其为妻。相传王昭君出塞之时心绪难平,手拨琴弦一曲《琵琶怨》使得平沙落雁,后人以此为典故称王昭君为古代四大美人中的“落雁”。昭君出塞后使汉朝与匈奴交好“边城晏闭,牛马布野”,其功绩不亚名将霍去病。
北匈奴被东汉击破后被迫西迁,其余部进入锡尔河流域,并打败了位于欧亚交界处的阿兰人,并再次休养生息。公元432年,匈人各部落完成统一,阿提拉谋杀了胞兄成为了匈人大王,建立了匈人帝国,成为历史上最后一位匈奴单于。阿提拉生前多次践踏东西罗马帝国,险些导致罗马文明毁灭,因此得来“上帝之鞭”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