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封面图片

洋务运动,发生在1861年-1895年,以恭亲王奕訢、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前期口号为自强,后期口号为求富。

词条内容:

历史:洋务运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1860年12月曾国藩上奏折说:目前借外国力量助剿、运粮,可减少暂时的忧虑;将来学习外国技艺,造炮制船,还可收到永久的利益。咸丰十年十二月初一日(1861年1月11日),恭亲王奕訢会同桂良、文祥上奏《通筹夷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标志着洋务运动正式开始。

历史:洋务运动

师夷制夷、中体西用,是洋务派处理中西民族国家关系及中西文化交流的基本原则。师夷长技以制夷,最早是1942年魏源在其著作《海国图志》中提出的。中体西用这一思想的是洋务派思想家冯桂芬提出的。他于1861年在《校邠庐抗议》一书中说:以中国之伦常名数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历史:洋务运动

晚清统治集团内部分化为顽固派和洋务派。洋务派中央代表人物为恭亲王奕訢和文祥,地方代表人物有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藩、左宗棠等湘淮集团,此外还有崇厚、沈葆桢、刘坤一、唐廷枢、张謇等。顽固派的代表人物为同治帝的老师、大学士倭仁和宋晋等。洋务派和顽固派爆发的第一次大冲突,由同文馆引起。

历史: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的内容很庞杂,包括兴办企业、开办学堂、创办报刊、选派留学生、翻译书籍、架设电报、修建铁路等。其中,以「自强」为名,主要是兴办军事工业,建立新式武器装备的陆海军,是其主要内容。在「求富」的口号下,从70年代起采取官办、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等方式,开办民用企业。

历史: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最早是1861年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军械所,李鸿章创办的企业最多,有5家,包括江南制造总局、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天津电报总局。另外,左宗棠创办了福州船政局、兰州织呢局,张之洞创办了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官局。

历史:洋务运动

在清政府与外国订立《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时,竟连一个懂得外文的中国人都找不到,1862年恭亲王爱新觉罗·奕訢创办京师同文馆,聘请外籍教师,学习外文,可谓开创了中国近代化教育的新篇章。另外还创办了军事学堂,如福州船政学堂、北洋水师学堂等。技术技术学堂,如上海机械学堂,天津电报学堂等。

历史:洋务运动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北洋水师的建立是洋务运动军事方面的最高成果。至此洋务派标榜的自强、求富目标未能实现,洋务运动宣告失败。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