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

《李时珍》封面图片

李时珍,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历经27个寒暑,考古证今,于明万历十八年著成《本草纲目》。此外,他对脉学及奇经八脉也有研究。著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等著作,被后世尊为 “药圣”。

词条内容:

人物:李时珍

明朝正德十三年,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县。他的祖父是草药医生,父亲李言闻是当时名医,曾任太医院例目。当时民间医生地位低下,生活艰苦,所以父亲不愿让他再学医药,李时珍便走了科举之路。他14岁时随父到黄州府应试,中秀才而归,自幼热爱医学,并不热衷于科举,其后曾三次赴武昌应试,均不第,故决心弃儒学医。

人物:李时珍

李时珍23岁随父学医,医名日盛。33岁时,因治好了富顺王朱厚焜儿子的病而医名大显,被武昌的楚王朱英裣聘为王府的“奉祠正”,后进入太医院工作,四年后辞职回乡。他在太医院的品阶高低,史学界有诸多争论,暂且不议,但太医院的工作经历,确实给他的一生带来了重大影响,为编写《本草纲目》打下基础。

人物:李时珍

太医院任职期间,李时珍经常出入于太医院的药房及御药库,认真仔细地比较、鉴别各地的药材,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同时还有机会饱览了王府和皇家珍藏的丰富典籍,包括是明朝官修的中国古代最大一部彩色本草图谱《本草品汇精要》。与此同时从宫廷中获得了当时有关民间的大量本草相关信息,罕见的药物标本,丰富了学识。

人物:李时珍

辞官返乡后,李时珍创建“东璧堂”,坐堂行医。在数十年行医以及阅读古典医籍的过程中,发现古代本草书中存在着不少错误,决心重新编纂一部本草书籍,并于明嘉靖三十一年始编写《本草纲目》。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参考了800多部书籍,但发现很多药名混杂,且矛盾百出,于是在父亲的启发下走出家门。

人物:李时珍

李时珍自1565年起,先后到武当山、庐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广、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并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为师,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925种,记录上千万字札记,弄清许多疑难问题,27年三易其稿,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三年后李时珍去世。又三年《本草纲目》正式刊行。

人物:李时珍

传说他出生那天,李言闻正在雨湖上打鱼。平常运气还不错,可这次却却一无所获,最后一网还捞了块大石头。他对着石头抱怨,但没想到原来这石头是雨湖神,还答应满足他一个愿望。李言闻回家时,正好儿子落地,于是给他起名叫“石珍”。当晚李言闻梦见仙人铁拐李前来道喜说:“时珍时珍,百病能诊。做我高徒,传我名声。”

人物:李时珍

一日,李时珍和一群徒弟见一群人正抬着棺材送葬,而棺材里直往外流血。他几番劝说令主人开棺,一番按摩施针,妇人转醒并诞下男婴。原来她是因难产而陷入了假死。又一日,有人大吃大喝后,翻越柜台请他诊脉,李时珍说他活不过三个时辰了,果然应验。原来是此人吃饭过饱,纵身一跳,肠子断了,内脏受损。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