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替代性尴尬”

关于“替代性尴尬”封面图片
阅读:
看到别人出糗尴尬时,自己也会感到浑身不舒服,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替代性尴尬”。

根据 Soren Krach 的研究,他认为替代性尴尬源于人们的共情。共情是一种神奇的能力,它能推动人们进入他人的内心世界,去体会、感受他人的情感与认知。

在目睹了他人的窘迫后,大脑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抓取出他人因出糗而产生的不良情绪体验,并把这种体验“传递”到自己身上。

而且共情水平越高的人,这种“疼痛感”会越强烈。

尴尬是一种很高级的情感,它让我们产生不适感,甚至是一点刺痛感,这种体验会让人们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反应,例如出汗、脸红、坐立不安等等。

通常情况下,当我们感到自己被评估、或者自我暴露的时候,比如在众目睽睽下摔个脚朝天、当众念自己的日记……尴尬感会产生。这时,尴尬是一种代替羞耻(shame)的防御性情感。

但是,当我们看别人演戏时,并没有经历任何容易产生尴尬的情境,为什么只是老老实实坐在电脑前、安安静静端着手机的我们,却会被屏幕里面的演员尬到呢?

德国心理学教授 S ö ren Krach 认为:当人类看到其他同类时,大脑会自动模拟他所在情景的内心情绪体验。这种感受到别人所感到 \" 的能力叫做共情(empathy),是人类互动、相互理解的基础。

比如,一个人被迫当众念自己的日记,念到他十几岁尿床的内容时,他觉得很尴尬,而在场的人也感到很尴尬。

这种体验被称之为共情尴尬(empathetic embarrassment):当他人体验到了尴尬之后,这种尴尬的情感传染给了我们,使我们也感同身受地为了对方尴尬。

对于人类脑区的核磁共振成像实验也证明了尴尬和共情能力之间的联系(Krach et. al., 2011)。

但是,这种共情可能是 \" 伪共情 \",只是我们作为观看者的臆测,也许当事人并不认为自己很尴尬!

这种 \"我都替你尴尬\" 的情感体验,就被称之为:替代性尴尬(vicarious embarrassment)。

Krach 教授解释:替代性尴尬和共情尴尬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后者是和对方一起尴尬(embarrassment with another),而前者是你单方面替对方尴尬(embarrassment for another)。

但神经脑科学作者 Maia Szalavitz 认为,区别的存在并不是因为这两种尴尬是完全不同的种类,而只是因为尴尬的产生是不依赖于时间的(not time-dependent)。

共情尴尬可能是对当下的情绪反应,但替代尴尬可以是预测性的(anticipatory):我们认为,当对方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之后,他一定会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