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之帝國:全球貿易的關鍵地帶,海洋亞洲的盛世繁華》菲利浦.鮑靈【文字版_PDF电子书_雅书】

《風之帝國:全球貿易的關鍵地帶,海洋亞洲的盛世繁華》封面图片
书名:風之帝國
作者:菲利浦.鮑靈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译者:馮奕達
出版日期:2021-2-4
页数:448
ISBN:9789570856934
7.1
豆瓣短评

当当正版

淘宝购买

京东图书

全网资源

内容简介:

一部波瀾壯闊的世界歷史,從海洋視角重寫亞洲群島的過往

獻給所有屬於海洋的子民,共同尋回我們所遺忘的歷史圖景

努山塔里亞(Nusantaria)──是世界上最遼闊、最重要的群島和海上貿易中心,

這個地區形塑了全球貿易,無與倫比的造船工藝與航海技術跨越海洋,

將四散的文化、思想與知識銜接起來,對於人類主宰地球資源居功厥偉,

卻因史料缺乏等因素,成為最不為人所理解、遭人遺忘的地區之一。

從冰河時代到今日,

完整呈現世界十字路口上人民和土地的故事,

恢復海洋亞洲在世界史上應有的榮光與地位。

努山塔里亞(Nusantaria)──亦即一般所謂的「海洋東南亞」(Maritime Southeast Asia)──既是世界上最大的島群,也是數世紀以來的文化與貿易輻輳。這個地區形塑了全球貿易,無與倫比的造船工藝與航海技術跨越海洋,將四散的文化、思想與知識銜接起來,對於人類歷史的發展厥功甚偉,卻因史料缺乏等因素,成為最不為人所理解、遭人遺忘的地區之一……

在《風之帝國》中,菲利浦.鮑靈為世界上最遼闊、最重要的島嶼及鄰近濱海地區,建構出一部完整的歷史。他所講述的故事,主角正是生活在這個關鍵海洋與文化十字路口的人與土地,從上一次冰河期的催生,一路談到今日,帶我們穿梭這地方的興衰起落,見證海洋亞洲的盛世繁華。

作者简介:

菲利浦.鮑靈 Philip Bowring

記者兼作家,自1973年起便活躍於亞洲。曾任《遠東經濟評論》(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總編輯,也是《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與《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特派員,《國際先驅論壇報》(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專欄作家,並為《衛報》(Guardian)與《南華早報》供稿。畢業於劍橋大學歷史系,研究亞洲海洋歷史與經濟。

譯者簡介

馮奕達

專職譯者。政治大學歷史學系世界史組碩士。譯有《天空地圖》、《帝國何以成為帝國》、《大人的地圖學》、《全球史的再思考》、《帝國與料理》、《帝國城市》、《不曾結束的一戰》、《殖民之後?:臺灣困境、「中國」霸權與全球化》、《獻給國王的世界》、《職人新經濟》、《為什麼你這樣想,他那樣做?》、《甜蜜的世仇:英法愛恨史三百年》、《埃及的革命考古學》等十餘本書,以及多篇談二戰東亞、殖民地戰犯與日本去帝國化的論文。

目  录:

編輯前言 South——南方視點的跨國人文書房 高嘉謙

推薦序一 季風吹拂下的海洋東南亞 陳國棟

推薦序二 尋回東南亞的歷史圖景 鄭維中

序言

台灣版序

導論

第一章 水下家世

描述巽他古陸的洪水──海水在距今七千年前急遽上升──如何創造出努山塔里亞海洋世界,以及努山塔里亞人的起源。

第二章 努山塔里亞的特色與早期居民

天氣與風向模式形塑了努山塔里亞的地貌與生活方式,居民必須在海上移動,以物易物,交換各種物產。

第三章 往返巴比倫

找尋努山塔里亞與西方之間海路交流,將香料送往巴比倫,並經由印度與非洲之角連結埃及和羅馬的最早證據。

第四章 早期帝國的幢幢鬼影

隨著東西貿易發展,運用泰國灣與安達曼海之間的陸路,以扶南為首的數個貿易國家也隨之出現。

第五章 文化來自印度,商品來自中國

貿易活動引進了新思想:印度教、佛教先後傳入,梵語與印度的王權觀嫁接於既有的文化與南島語言上。

第六章 室利佛逝:消失的巨幅曼荼羅

馬六甲海峽因船隻與導航的發展而日益繁忙,當地出現了第一個大型貿易帝國與佛教學術重鎮,吸引中國僧侶來到蘇門答臘。

第七章 爪哇成為要角

興建了婆羅浮屠等大型建築的爪哇王國與室利佛逝結合,憑藉陸地與海洋之富,建立更強大的政治實體。

第八章 貿易之虎泰米爾

印度在朱羅王朝的率領下,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對努山塔里亞發動軍事干預,挑戰室利佛逝的霸權,泰米爾人由此涉足於對中國的貿易。

第九章 占婆:東海霸主

這個印度教南島語王國,占據了如今越南海岸地帶長達千年,在中國、馬六甲海峽與婆羅洲之間的貿易扮演關鍵角色。

第十章 馬拉加斯基因與非洲迴音

航海技術與貿易手法帶著努山塔里亞人前往馬達加斯加拓殖,在非洲留下蹤跡,並成為跨印度洋三方貿易的一員。

第十一章 中國昂首

中國作為商品產地與市場,向來是海上貿易的推手,但中國人卻並未涉足其中。情況在宋代開始改變。忽必烈汗試圖出兵爪哇與越南,但遭受挫敗。

第十二章 滿者伯夷的美好生活

權力中心轉移到東爪哇,陸地的發展加上控制了香料群島的貿易,令文化與區域貿易開花結果。

第十三章 顫抖臣服:鄭和下西洋

中國決定讓鄰國留下深刻印象,派遣大艦隊前往南中國海與印度洋各地,為歸順的人提供貿易機會。但行動的成本太高,難以維持。

第十四章 鐵釘、暗榫、難造之船

鄭和寶船大小的爭議說法,遮蓋了中國與努山塔里亞船隻之間的差異,也讓人忽略葡萄牙人遭遇的爪哇船隻體積之大。

第十五章 馬來國家馬六甲的長久遺緒

在東印度穆斯林與中國人的支持之下,馬六甲成為海峽的重要口岸與馬來文化與法律的中心,並將之傳播到整個地區。

第十六章 北方的局外人

當時的菲律賓群島在文化上屬於努山塔里亞的一部分,但對外貿易有限。儘管台灣與中國和沖繩貿易輻輳距離更近,但這座島嶼反而更為孤立。

第十七章 伊斯蘭大東躍

一五一一年,馬六甲落入葡萄牙人手中,造成當地穆斯林人口移出。他們與印度、波斯、中國與其他地方的穆斯林商人聯手創造各個蘇丹國,征服或同化印度教國家。

第十八章 努山塔里亞:溫水中的青蛙

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與英格蘭商人接連來到,對整個地區與各個統治者造成程度不一的衝擊。但從各個角度來看,他們都在削弱努山塔里亞人在貿易中的角色。

第十九章 描籠涯與貝貝因字母

早期西班牙人提供深入的觀察,一窺努山塔里亞階級文化、造船、黃金工藝與詩作。

第二十章 望加錫、武吉士人與海洋自由

有些國家因為歐洲的貿易刺激而短暫得益,寬容、有法治的望加錫便是其中之一。另一個獲利甚豐則是望加錫的武吉士人鄰居,他們以水手、移民與統治者的身分,在整個地區做生意。

第二十一章 國王當政,教士統治

西班牙是唯一一開始便公然採取帝國政策的歐洲國家。事實證明,比起治理,他們更善於傳教。西班牙人眼望墨西哥,讓努山塔里亞島群的北部進一步與本地的主流脫離。

第二十二章 蘇祿因素──貿易、劫掠、奴役

直到十九世紀末為止,蘇祿在當地航海與貿易的成就皆無人能及。他們侵擾西班牙人,與不列顛人、荷蘭人打交道,任何生意都做,任何人都合作。

第二十三章 努山塔里亞認同危機

西方對貿易的渴望,在十九世紀時化為對控制的渴望。原因眾多,過程無序,但最後外國人幾乎統治了每一個地方。

第二十四章 勞力、資本與「公司」:華人的力量

華人的影響力成長緩慢,直到十八與十九世紀才突飛猛進,移民聚落在外國商業與統治的刺激下大幅擴張,卻在帶來財富的同時削弱了當地的網絡。

第二十五章 日正當中

西方帝國主義在過去一百年間造成的衝擊,遠遠勝過此前的四百年。新國界、新體制與新產業出現。有成長有動盪,財富日積月累,憤怒水漲船高。

第二十六章 無人之地不再

長久以來人口稀少但生活相對健康的努山塔里亞地區,突然出現比中國更快的人口成長。原因眾多,而影響仍在未定之天。

第二十七章 自由、恐懼與未來

分歧的意識形態路線隨著民族主義而來,但各個獨立國家設法達成妥協,只是它們仍必須仰賴外來的技術。共享的認同感開始重新浮現。

注釋

參考書目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