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

《清明节》封面图片

清明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清明节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日之一,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原本的清明节在春分后的第十五天,民国时才被定为每年的4月5日。祭扫、踏青、吃青团,成为了清明节的三大特色。

词条内容:

 
民族宗教:清明节

首先,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节气=时节+气候,是我国农耕社会时期用来指导农民伯伯行农事的,乃是中国劳动人民劳动与智慧的结晶。

 
民族宗教:清明节

清明节前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春意盎然。可清明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时节,唐朝大诗人杜牧就对此深有感触。以至于如今很多人对清明都有“雨纷纷”的认识。

 
民族宗教:清明节

清明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要从寒食节说起。春秋时期,公子重耳逃亡途中饿倒了,随臣介子推割肉煮汤。后来重耳成了晋文公,大兴封赏,却忘了介子推。介归隐山林,重耳去寻他,奈何山高林密,便三面烧山等他出来。可介子推宁死不往,并留血书“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重耳悲恸,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

 
民族宗教:清明节

第二年重耳登山祭奠介子推,发现介子推死前倚靠的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后来清明节渐渐与寒食节融合,并且还吸收了上巳节的习俗。上巳节是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人们会踏青,并且到河边洗涤消灾。大约从唐代开始,人们在清明祭扫的同时,也伴有踏青游玩了。

 
民族宗教:清明节

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为我们展示了北宋时期都城东京汴梁清明节的景象。清明上河是当时的民间风俗,汴京郊外、汴河之上、都城街市,人们相互贸易,一片繁荣之景。

 
民族宗教:清明节

清明节与端午节、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2006年 清明节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清明节正式成为法定节假日,放假一天。2009年又改为三天。

 
民族宗教:清明节

清明节、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寒衣节(农历十月初一)被并称为中国三大鬼节。但却很少有人称呼清明节为“鬼节”,主要是因为大多数地方在清明节祭祀的主要是亲人或亲近的人,重在表达孝思亲情,而另外两个鬼节则连孤魂野鬼也会一并送去“温暖”,安抚鬼魂,不让它们作祟。

 
民族宗教:清明节

菊花的花语中含有“怀念”的意思,可以用来表达对亡人的怀念,所以清明节时人们往往会带上一束菊花。菊花有很多种颜色,但以黄色和白色最为常见。按照我国的习俗,“白事”通常会选择颜色不鲜艳的冷、淡色系的花,所以菊花也被大量用在丧葬上。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