饺子

《饺子》封面图片

俗话说「好吃不如饺子」,对于中国北方人来说,生活中如果没了饺子简直就像被拿走了半条命一样。据传饺子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最初叫做「角子」或「姣耳」。冬至、春节等传统节日中,饺子更是百姓们餐桌上的绝对主角。

词条内容:

 
食物:饺子

饺子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也经过了一些改进和变化,而且名称也几经变迁,甚至连起源也说法不一。目前主流的一种说法是饺子是由东汉时的「医圣」张仲景发明的。当时饺子是作为药用发明的,张仲景当时用面皮包上一些祛寒的药材来治疗人们耳朵上的冻疮,因此饺子被做成耳朵的形状。

 
食物:饺子

根据考古发现,中国出现类似「饺子」的食物最早可以上溯至春秋时期。在山东附近的春秋时期薛国墓葬中,发现了一种叫做「簠」的容器,容器中就装着类似饺子的食物。但由于出土后极速氧化,看不出食物原本的颜色,可以确定的是饺子的历史也许比人们印象中的更悠久。

 
食物:饺子

三国时期,饺子正式成为了百姓们日常食用的一种食品,被称为「月牙馄饨」。到了南北朝时期,饺子「形如偃月,天下通食」,当时的饺子煮熟后不是捞出来单独吃的,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吃,被称为「馄饨」。即使在今天,在我国河南、陕西一些地区的饺子也是泡在放有香菜、葱花、辣椒等调料的汤里一起吃的。

 
食物:饺子

到了唐宋时期,饺子已经变得和今天的样子差不多了。据说「饺子」得名于宋代,在宋朝的一些书籍中记载过「水晶角儿」、「煎角子」等名称,可见宋朝时将饺子称作「角子」或「角儿」。由于宋朝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与「角子」谐音,后来有人为了寄寓富贵之意,就将「角子」改写为「饺子」。

 
食物:饺子

春节吃饺子的习俗最迟出现在明朝,确切的说是在万历年间。当时的文献中,明确记载了「正月初一五更起……饮柏椒酒,吃水点心。或暗包银钱一二于内,得之者以卜一岁之吉……」其中的「水点心」指的就是饺子。到了清朝,春节吃饺子的时间从初一改到了除夕子时,取「更岁交子」之意。

 
食物:饺子

可能是受春晚的影响,很多北方人都以为全中国在春节都是吃饺子的,但其实在中国南方,尤其是江浙和广东一带,春节是吃汤圆的。汤圆象征团圆、圆满,古时叫做「浮元子」,在江南有「吃汤圆大一岁」之说。据说央视春晚的收视率在北方是远高于南方的,有人说是东北风的小品南方人看不懂,也有可能是饺子和汤圆的缘故吧?

 
食物:饺子

按照传统习俗,除了春节之外,二十四节气之中只有冬至是讲究吃饺子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一些商家的引导,人们开始给自己找更多的日子吃饺子。除了冬至外,春分、夏至、立秋、秋分好多节气也都开始吃饺子。这样一来,南方朋友开始有了「北方怎么什么节气都吃饺子」的疑惑。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