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金
锡金邦(Sikkim)古称“哲孟雄”,1975年被印度吞并,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与中国西藏、不丹和尼泊尔接壤。人口约60万,是印度人口最少的邦,在印度各邦中的土地面积大小排名为倒数第二,仅大于果阿邦。居民多为尼泊尔族人,多信奉藏传佛教。中国政府于2003年正式承认锡金为印度城邦。
词条内容:
历史上的锡金,曾经是中国的领土,从7世纪到1890年的1200多年属于西藏的领地。古代中国称锡金为哲孟雄。远在公元7世纪,哲孟雄是吐蕃(今青藏高原)的一部分。9世纪时,哲孟雄成为独立的部落,但其境内的寺院仍隶属于西藏各大寺。锡金是个富于神话和传奇的国度,有关古代的史料,留传下来的很少,世袭君主国成立前的历史记载也不多。有确切记载的第一代国王是蓬楚格·纳姆伽尔,其曾祖父是西藏的贵族古鲁·塔希。
锡金立国前是雷布查族的居住地。蓬楚格于1642年登上锡金王位,在他统治下,雷布查人与锡金人融洽相处,从事畜牧和农耕。蓬楚格定佛教为国教,实行政教合一的封建制度。他将首都建在甘托克,甘托克曾是印度―西藏传统商路上的交通要道和贸易中心,也是古代中亚香客前往恒河和雅鲁藏布江圣地的习惯通道,现在是印度锡金邦首府。甘托克城建筑在山坡上,保持着古朴的农村特点,主要的商业活动就是每周一次的赶集。
锡金第三代国王叫查多尔·纳姆伽尔,1700-1717年在位,建造了佩玛扬策寺,还为雷布查人发明了字母。1700年尼锡战争爆发,尼泊尔的廓尔喀军队入侵锡金,锡金国王越境逃亡到西藏,得到达赖喇嘛的庇护。廓尔喀军队继续向西藏推进,一度占领整个后藏并洗劫班禅喇嘛的驻锡地。达赖与班禅向清政府请求援军,乾隆皇帝先后两次用兵,越境追击至尼泊尔加德满都,尼泊尔从此成为中国的藩属,这也是乾隆“十全武功”的最后一件。
清军击退尼泊尔后锡金本欲收复其失土,但这时尼锡战争中假意援助锡金的不丹军队突然攻击锡金,导致本来就已经被廓尔喀人打得溃不成军的锡金腹背受敌,结果锡金在提斯塔河谷地以西的大片领土仍然沦于尼泊尔之手,而提斯塔河谷地以东的领土则被不丹占领,锡金只保有提斯塔河上游的领土,比锡金邦大不了多少的区域。
1835年英国人割据大吉岭和兰吉德河以南的地区。1861年迫使锡金签订条约,将锡金置于英国的控制之下。1887年,英国强占锡金,并派驻专员。1888年,英国出兵西藏,攻占隆吐山、亚东等要隘。中国清廷一意妥协,速派驻藏帮办大臣前去议和,并签订条约,承认锡金归英国保护,划定中国和锡金的边界等。1918年,英国殖民者把政权交还给塔希·纳姆伽尔国王。
英帝国主义退出南亚地区后,锡金未能获得独立。印度1947年与锡金签订《维持现状协定》,并于1949年派兵进驻锡金。1950年印度与锡金签订《印度和锡金和平条约》,规定锡金为印度的“保护国”,派驻官员行使首相职权,并对锡金的国防、外交和经济进行全面的控制。1968年甘托克发生反印示威,要求废除印锡条约。1973年印度军队开进甘托克,接管锡金政府的一切权力。锡金的内政外交完全控制在印度手中。
1975年2月印度军队解散锡金国王的宫廷卫队,软禁了锡金国王。同年4月10日,锡金议会通过决议废黜国王,把锡金变为印度的一个邦。4月14日,锡金又为此举行了“全民投票”,决定锡金的未来,过后印度议会通过决议,正式把锡金变为印度的一个邦。国王政府流亡美国,争取主权多年无果。印度政府吞并锡金后恐怕锡金会再独立,所以每年都拨一笔补助款项给锡金,所以一般说来锡金要比近邻孟加拉国要富有,人民生活水平也较高。
锡金族人大多数信奉藏传佛教中的红教,而尼泊尔族人与印度人(移民)则大部分信奉印度教。另外,雷布查族人当中大多数信奉藏传佛教,小部分信奉基督教。藏传佛教,又称藏语系佛教,或俗称喇嘛教,是指传入西藏的佛教分支。属北传佛教,与汉传佛教、南传佛教并称佛教三大地理体系,归属于大乘佛教之中,但以密宗传承为其主要特色。
锡金邦是世界主要小豆蔻出口地之一,年产约2千吨。小豆蔻是姜科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是一种烹调香料、种子可以做中药。与小豆蔻不同,豆蔻《中国药典》收载的草药。在中国,豆蔻除了药用价值,还经常出现在文人骚客的笔下,专以形容十三四岁的青春少女。典出杜牧写给其想好歌妓的: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至于杜牧为何选豆蔻,众说纷纭,但最普遍的“豆蔻花未大开时称为含胎花,如同怀孕的女子”一说,显然是不正确的。
中国政府过去一直不承认印度对锡金拥有主权,按照印度媒体的说法,中国是世界上最后一个坚持不承认印度锡金邦的国家。直到中国与印度协商达成“互相承认”。2003年,印度承认西藏属我国的领土,于是中国对锡金属于印度的既成事实予以承认。2005年中国出版的地图上不再把锡金标示为主权国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的初中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教材也把中国的陆上邻国从原来的15个改为14个,删去了锡金。